找到相关内容866篇,用时7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广州展览西天诸神 超80%展品首出印度国门

    相映成趣。天女露出侧脸,双眼半闭,完全沉浸于吹笛中。头发缠结成优雅的髻。肢体放纵伸展,自身夸张扭曲着,呈优美的“S”形。   “西来”   见证佛教历史   广州与印度的交往源远流长。早在...;南朝梁普通七年,中国禅宗初祖天竺僧达摩远渡重洋,在今上下九路的西来登陆,开坛传教,“西来”之名由此而来。 ...

    【佚名】

    |诸神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7/08/08401613175.html
  • 菩萨怎么讲?

    位是圣人,那就是从到十,加上等觉、妙觉。其实,妙觉菩萨就是佛,等觉菩萨是即将成为佛的大菩萨。中国人最熟悉的观世音、大势至、文殊、普贤、弥勒、藏等,便是等觉位的大菩萨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42142985.html
  • 密教四天王金剛法

    密教四天王金剛法  四天王,我指的是北方的多聞天王,東方的持國天王,南方的增長天王,西方的廣目天王。此四大天王分居於須彌山的半山,管理了四大洲。密教部一向把四大天王金剛列為「」的地位。由於四大天王是,很多修法的人便把四大天王金剛法忽略了,認為「」同人間很接近,是有污染的,因此修四大天王金剛法的人不多。   事實上,我仔細鑽研佛典,像「四天王觀察人天品」、「四天王護國品」、「四天王護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33361042.html
  • 问:慈悲心是一种情感吗?

    称小悲。 (二)法缘慈悲,指开悟诸法乃无我之真理所起之慈悲。系无学(阿罗汉)之二乘及以上菩萨之慈悲,又称中悲。 (三)无缘慈悲,为远离差别之见解,无分别心而起的平等绝对之慈悲,此系佛独具之大悲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09381977383.html
  • 重庆缙云山举行第二届慈氏学学术研讨会(图)

    解行证的修行,从资粮位、加行位到见道位,就可以见依他起,这就是菩萨,也就是不退转菩萨了。 参加研讨会的诸山长老、专家学者分别就自己提出的观点与与会大众进行讨论,最后,与会者基本形成一致意见:凡夫不能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资讯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9/11313290091.html
  • 《十住毗婆沙论》考

    就提出不退转菩萨的意图,等三方面进行分析考察,从而证明《十住毗婆沙论》作为论述菩萨道思想,是一部完整的论书。   关键词 《十住毗婆沙论》   Abstract   A Study of...。   《大正新修大藏经》(第二十六巻)所收的《十住论》共有十七卷三十五品:即叙述写作意图与目的的“序品第一”一品,注释菩萨十中欢喜的“入品第二”到“略行品第二十七”的二十六品,以及注释菩萨...

    小川一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171481346.html
  • 发菩提心之差别

    从地道的观点来讲,发菩提心其差别有四: (一)由信乐之启发而发菩提心——此指具足信乐之初机资粮道和加行道之 发心。 (二)由具足殊胜之证悟而发菩提心——此指从到...胜义菩提心是由法性的缘故而获得,世俗菩提心则是由于受领正法,和假借 表相而产生的。庄严经论中曾说明这个道理。那么,什么人才具有胜义菩提心呢? 或欢喜以上的菩萨才具有胜义菩提心。庄严经论释中说:...

    冈波巴大师

    |菩提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4/0910233688.html
  • 略说六相

    六相圆融之故,诸法即一真法界,无尽缘起也。所谓法华之一真法界无尽者,依此六相之圆融而证之。是出于《华严经》,十大愿中第四愿之中,华严宗第二祖,至相大师所发明,一家之大法门也。晋经二十三曰:“诸所...也。  又明一字中有六相义,互为主伴。一切字一切法皆有此六相。若善见者得无碍总持门,于诸法不滞有无断常等障,可以离情照之可见。此六字义缺一,即理智不圆。是此中观。通世间一切法门故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05353740.html
  • 解脱道与佛菩提道的联系

    见道一起完成,七住菩萨在亲证如来藏的同时断除身见、我见,完成了初果解脱。菩萨十住位眼见佛性,现观世界如幻,贪嗔痴转薄,成二果解脱。到十回向位的菩萨成就如梦观的时候,贪嗔就断除了,成三果解脱。菩萨...从别相上来说明一切种智,也就是唯识经典所说的百法、千法、万亿法明门。修学三转法轮的法,能使你从破参明心七住位进入到,在一生当中完成。  以上宣说三乘菩提之异同,令诸学人闻已思维已,即知大乘佛道次第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81268142.html
  • 发菩提心之差别

    发菩提心之差别  从地道的观点来讲,发菩提心其差别有四:   (一)由信乐之启发而发菩提心——此指具足信乐之初机资粮道和加行道之发心。  (二)由具足殊胜之证悟而发菩提心——此指从到十之发心。  (三)由趋入成熟之觉而发菩提心——此指八、九、十等三之发心。  (四)由净除一切诸障而发菩提心——此指佛之菩提心。  如庄严经论云:  “信乐或殊胜,成熟并利他,净除诸障碍,(由深浅次第)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30368735.html